當前位置:大學路 > 高考教育 >大學信息 >正文

大學生心理健康知識 大學生心理健康知識點

更新:2023年07月11日 20:22 大學路

今天,大學路小編為大家?guī)砹舜髮W生心理健康知識 大學生心理健康知識點,希望能幫助到廣大考生和家長,一起來看看吧!大學生心理健康知識 大學生心理健康知識點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內容有哪些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

(1)正確處理人際關系的指導

指導學生在人際交往中,要跳出以“我”為中心的怪圈,對他人要熱忱、坦率、謙虛、友愛;要為人寬厚,能屈能伸,生活中不斤斤計較;能正確對待各種不公平的現(xiàn)象,能容人、讓人、能冷靜處事,能理智待人。

(2)挫折承受力與意志的培養(yǎng)

教育學生能承受挫折,經得起打擊;培養(yǎng)學生鋼鐵般的意志和頑強的奮斗精神不因一時的挫折而消沉;在艱苦環(huán)境下不悲觀、不氣餒;能吃苦耐勞,能意志堅強地堅持工作、學習、生活;培養(yǎng)學生勝不驕、敗不餒的良好心理素質。

(3)健康人格的教育

大學生正處于人格定性的關鍵時期。對他們進行健康人格的培育,包括提高學生自我意識水平,增強對自己、對他人、對社會的責任感,培養(yǎng)良好的性格,形成廣泛的興趣,提高對困難和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掌握正確的心理防御方法,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等。

(4)樹立正確的擇業(yè)觀的教育

培養(yǎng)學生以社會需要為己任的心理素質和思想品德,正確地把個人需要同社會需要結合起來,要具備自我認識,自我了解的能力,對個人的條件、氣質、興趣進行分析,確定切合實際的自我期望值和奮斗目標,樹立到艱苦的環(huán)境中去鍛煉和實現(xiàn)人生價值觀念及為社會作貢獻的高尚心理品質。

(5)良好生活方式的養(yǎng)成

教育學生個人的生活方式與身心健康是緊密相連的,不良生活方式可導致多種生理疾?。慌囵B(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方式,不吸煙,不過量飲酒,科學飲食,在消費中不攀比,適度消費,養(yǎng)成良好的日常生活衛(wèi)生習慣。

擴展資料: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務

(1)普及心理健康知識,提高學生自我心理調節(jié)的能力

(2)預防心理疾病,保持學生心理健康

(3)增強學生心理素質,促進全面發(fā)展

參考資料來源: 百度百科-大學心理健康教育

參考資料來源; 湖北第二師范大學管理學院-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務與內容

大學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適應能力。大學生應該能和社會保持良好的接觸,其思想和行動都應跟上時代的發(fā)展步伐。當發(fā)現(xiàn)自己的愿望與社會需要發(fā)生矛盾時,能夠迅速進行自我調節(jié),以求與社會協(xié)調一致。假如你不能改變你自己,那么你就去改變世界;假如你不能改變世界,那么你就去改變你自己。  耐受能力。包括身體上和心理上的耐受能力。當身體遭受疼痛時,應盡量忍耐,轉移自己的注意力便可緩解疼痛,否則對身體更加有害;當心理受到*時,應沉著冷靜,調節(jié)自我。比如在自己遭受不公正待遇的時候,應該把眼光放得遠一些,擁有充分的自信?!叭趟怂荒苋獭?,是成功人士必備的素質?! 】刂颇芰?。人必須能夠控制自己,在一定的'場合中說適當?shù)脑挘鲞m當?shù)氖隆H绻荒茏钥?,任意發(fā)泄情緒,必將給自己和周圍的人帶來傷害。

知覺能力。生活在現(xiàn)代社會中,必須能夠及時準確地感覺到身邊的信息。只有掌握了所需要的信息,才可以與他人友好相處,正確安排行為去實現(xiàn)理想,最終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價值?! ∷季S能力。包括價值判斷能力和 邏輯推理 能力,大學生必須保持清醒的頭腦進行價值片段和邏輯推理。在生活、學習中才不致于走彎路?! ∩缃荒芰?。大學生處在一定的 社會關系 中,是離不開人際交往的。和諧的 人際關系 是大學生 心理健康 不可缺少的條件,也是大學生獲得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徑。志存高遠,堅定信念。2、熱愛祖國,服務人民。弘揚 民族精神 ,維護國家利益和 民族團結 。培養(yǎng)同人民群眾的深厚感情,正確處理國家、集體和個人三者利益關系。增強社會責任感,甘愿為祖國為人民奉獻。

3、遵紀守法,弘揚正氣。正確行使權利,依法履行義務。遵守憲法、 法律法規(guī) ,遵守校紀校規(guī)。敬廉崇潔,公道正派。敢于并善于同各種違法違紀行為作斗爭。4、勤奮學習,自強不息??炭嚆@研,嚴謹求實。追求真理,崇尚科學。積極實踐,勇于創(chuàng)新。珍惜時間,學業(yè)有成。5、誠實守信,嚴于律己。履約踐諾,知行統(tǒng)一。自尊自愛,自省自律。遵從學術規(guī)范,恪守學術道德,不作弊,不剽竊。文明使用互聯(lián)網。自覺*黃、賭、毒等不良誘惑。

6、勤儉節(jié)約,艱苦奮斗。熱愛勞動,珍惜他人和社會勞動成果。生活儉樸,杜絕浪費。不追求超越自身和家庭實際的物質享受。7、明禮修身,團結友愛。弘揚傳統(tǒng)美德,遵守 社會公德 ,男女交往文明。尊敬師長,友愛同學,團結合作。關心集體,愛護公物,熱心公益。儀表整潔,待人禮貌?;磉_寬容,積極向上。

大學生心理健康知識點

心理就是人們在活動的時候,通常各種感官認識外部世界事物,通過頭腦的活動思考著事物的因果關系,并伴隨著怒,哀,樂等情感體驗等。為了讓您在寫的過程中更加簡單方便,一起來參考是怎么寫的吧!下面給大家分享關于大學生 心理 健康知識 點,歡迎閱讀!

目錄

心理健康知識點 方法

大學生如何保持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知識點技巧

心理健康知識

心理健康知識點方法

一、什么是心理健康:

人是一個整體,人的健康包括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兩個方面,身體的健康是指人的身體符合人的正常生理現(xiàn)象,也就是我們平常說的沒有疾病的發(fā)生;心理健康是一個人的認知,情緒、情感和意志,需要和動機;能力和人格的內在關系協(xié)調,心理的內容與客觀現(xiàn)實保持統(tǒng)一,并能促使人體內、外環(huán)境平衡和促使個體與社會環(huán)境相適應的狀態(tài),并由此不斷地發(fā)展健全的人格,提高生活質量,保持旺盛的精力和愉快的情緒。

二、心理健康從心理學的角度介定心理健康,其基本標準有:

1、有基本的自我安全感;

2、能很好地了解自己,并能恰當?shù)毓纼r自己的能力;

3、生活理想切合實際;

4、不脫離周圍現(xiàn)實環(huán)境;

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與和諧;

6、善于從 經驗 中學習;

7、能保持良好的人際關系;

8、能適度地宣泄情緒和控制情緒;

9、在符合團體要求的前提下,能適當?shù)貪M足個人的基本要求。

大學生如何保持心理健康

1、自覺學習心理知識,尋求心理健康的良藥

2、對自己不過分苛求,確立目標適中,養(yǎng)成“平常心態(tài)”

3、對他人的期望不要過高,避免失望感

4、不盲目的處處與其他同學競爭,避免過度緊張

5、積極參加集體活動,擴大社會交往

6、加強意志鍛煉,保持樂觀的“正性情緒”

心理健康知識點技巧

三、擺脫憂郁情緒的方法:

1、不要為自己尋找借口

2、再給自己一點愛

3、分散你的注意力

4、改變你的行為

5、走出憂郁,創(chuàng)建“三人空間”

6、了解自己的極限

7、尋找心靈的`綠洲----讓身心安寧的放松術和冥想術

8、相信自己,也相信他人

9、計劃一些積極有益的活動,應付枯燥的生活

10、向朋友訴說自己的煩惱

11、看到事情的光明面---寬容、自嘲及“愉快療法”

12、把復雜問題分解成簡單的問題

13、傾盡全力完成一件事

14、運動是自救的基礎

四、大學生如何保持心理健康

1、自覺學習心理知識,尋求心理健康的良藥

2、對自己不過分苛求,確立目標適中,養(yǎng)成“平常心態(tài)”

3、對他人的期望不要過高,避免失望感

4、不盲目的處處與其他同學競爭,避免過度緊張

5、積極參加集體活動,擴大社會交往

6、加強意志鍛煉,保持樂觀的“正性情緒”

心理健康知識點注意事項

五、測試一下,每題有三種選擇答案。

1、與人初次會面,經過一番交談,你能對他(她)的舉止談吐、知識能力等方面作出積極、準確的評價嗎?

A、不能。 B、很難說。 C、我想可以。

2、你和別人告別時,下次相會的時間地點是――

A、對方提出的。 B、誰也沒有提這事。 C、我提議的。

3、當你第一次見到某個人,你的表情是――

A、熱情誠懇,自然大方。 B、大大咧咧,漫不經心。

C、緊張局促,羞怯不安。

4、你是否在寒暄之后,很快就找到雙方共同感興趣的話題?

A、是的,對此我很敏銳。 B、我覺得這很難。

C、必須經過較長一段時間才能找到。

5、你與人談話時的坐姿通常是――

A、兩膝靠攏。 B、兩腿叉開。 C、蹺起“二郎腿”。

6、同他(她)談話時,眼睛望著何處?

A、直視對方的眼睛。 B、看著其他的東西或人。

C、盯著自己的鈕扣,不停玩弄。

7、你選擇的交談話題是――

A、兩人都喜歡的。 B、對方所感興趣的。 C、自己所熱衷的。

8、通過第一次交談,你們分別所占用的時間是――

A、差不多。 B、他多我少。 C、我多于他。

9、會面時你說話的音量總是――

A、很低,以致別人聽得較困難。 B、柔和而低沉。 C、聲音高亢熱情。

10、話時姿態(tài)是否豐富?

A、偶爾做些手勢。 B、從不指手劃腳。 C、我常用姿勢補充言語表達。

11、你講話的速度怎么樣?

A、頻率相當高。 B、十分緩慢。 C、節(jié)律適中。

12、假若別人談到了你興趣索然的話題,你將――

A、打斷別人,另起一題。 B、顯得沉悶、忍耐。

C、仍然認真聽,從中尋找樂趣。

說明  選A----1分 B---3分  C---5分

分數(shù)為0--22:首次效應差。也許你感到吃驚,因為很可能你只是依著自己的習慣行事而已。你本心是很愿意給別人一個美好印象的,可是你的不經心或缺乏體貼或言語無趣,無形中卻為來人做出關于你的錯誤的勾勒。必須記住交往是種藝術,而藝術是不能不修邊幅的。

分數(shù)為23--46:首次效應一般。你的表現(xiàn)中存在著某些令人愉快的成分,但同時又偶有不夠精彩之處;這使得別人不會對你印象惡劣,卻也不會產生很強的吸引力。如果你希望提高自己的魅力,首先必須心理上重視努力在“交鋒”的第一回合顯示出最佳形象。

分數(shù)為47--60:首次效應好。你的適度、溫和、合作給第一次見到你的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無論對方是你工作范圍抑或私人生活中的接觸者,無疑他們都有與你進一步接觸的愿望。你的問題只在于注意那些單向的對你“一見鐘情”者。

大學生心理健康知識點相關 文章 :

★ 大學生心理健康小知識介紹

★ 心理健康知識問答題大全

★ 大學心理健康知識及心理危機預防方法

★ 大學生心理健康活動總結

★ 大學生心理健康知識手抄報

★ 心理健康知識問答

★ 大學生心理健康知識競賽題及答案(2)

★ 大學生心理健康心得體會5篇

★ 大學生心理健康知識教育課程論文

★ 心理健康知識題庫(4)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m.js?3b57837d30f874be5607a657c671896b";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

關于大學生心理健康學方面的知識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和進步,人們對心理健康的要求越來越高。對于生理、心理和思想意識正處于逐步成熟的大學生而言,較之以往任何年齡階段,更容易產生思想困惑和心理問題。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表現(xiàn)是多樣化的,這里僅就適應、人際交往、神經癥問題等幾個方面作初步探討。

一、大學生活的適應問題

進入大學后,大學生的生活環(huán)境、學習方式、人際關系、個人角色等都發(fā)生了重大變化,這就要求個體能夠在較短的時期內在上述方面作出相應的調整、改變,以適應環(huán)境的變化。如果個體自身改變與環(huán)境變化脫節(jié),就容易出現(xiàn)適應問題。如果這一問題得不到及時解決,還會帶來其他心理問題,影響大學期間乃至今后的學習與生活。

(一)新生適應大學生活的過程與內容

西方一些研究者指出,大學新生要經過分離、過渡、融合三個階段的洗禮,才能真正適應大學生活。分離是大學新生適應大學生活的起點。青少年中學畢業(yè)后選擇了上大學,從離開家庭走進大學校園的那一天起,就意味著與家庭和昔日中學朋友的分離。分離意味著個體要重新定義與家庭和昔日朋友之間的關系。過渡是指新生適應新的自然的、社會的和精神的環(huán)境。融入指新生在新環(huán)境中形成了適當?shù)膶W習和生活方式,建立新的社會網絡。在以上三個階段中,最為重要的是第二個階段──過渡。因為分離事實上是由入學而客觀造成的,而融入是適應的最終目的和結果,新生過渡期延續(xù)的時間長短以及他們在過渡期的狀況直接影響這一結果。因此,對于新生適應的大多數(shù)研究都集中在過渡階段。

王登峰、張伯源認為新生適應的內容包括三方面:適應客觀環(huán)境的改變、人際關系的改變,以及對自己認識的改變。為適應客觀環(huán)境的改變,就要主動調節(jié)自己的生活方式、行為習慣、學習方式,學會獨立地面對生活,從學習、交友到衣食住行都要學會獨立處理。建立新的人際關系,是對大學新生的又一考驗,這既是環(huán)境的客觀要求,也是個體逐漸走向成熟和向成人轉化的必要條件。大學生需要重新思考人際關系的內涵,學習與不同性格的個體相處,掌握建立和維護人際關系、化解人際沖突的技巧。大學新生的社會比較系統(tǒng)發(fā)生了很大變化,在新的人際環(huán)境中,面臨著重新認識自我和樹立自我形象的重要問題。新的自我的確立應建立在對自己的客觀認識與評價的基礎之上,這一過程可能是緩慢的,很可能貫穿在整個大學生活之中,入學適應只是一個開端。

(二)影響新生入學適應的因素

從中學到大學的過渡是一個非常復雜的過程,這一過程受到眾多因素的影響,這些因素大體可劃分為兩類:個體因素和環(huán)境因素。

1.個體因素

個體因素包括期待、應付策略、同一性形成等。大學新生在入學之前總會對未來的大學生活有一定的期待,這種期待會影響他們入學時的適應。許多新生入學之后,理想的期待與現(xiàn)實生活之間產生很大差異,這成為難以適應新生活的一個重要因素。一般來說,理想期待與現(xiàn)實狀況的差距越大,個體的失落感也就越大。應對是個體在經受壓力過程中幫助個體維持心理平衡的重要因素,是個體為減少憂郁或壓力的認知或行為反應。個體在成長過程中逐漸形成一些習慣性的應對方式,用來應對未來面臨的壓力情景。每個大學生都以自己習慣性的方式應對著環(huán)境的變化與壓力,應對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到入學適應過渡期的長短。埃里克森提出的自我同一性概念對理解新生入學適應有很大幫助。一些研究表明,不同的同一性形成狀況直接影響大學新生入學后的學業(yè)和社會適應,同一性混亂的大學生進入大學后更容易出現(xiàn)心理與行為問題。

2.環(huán)境因素

環(huán)境因素包括家庭、社會支持系統(tǒng)、居住地環(huán)境等。有學者研究了新生與父母關系對入學適應的影響,發(fā)現(xiàn)平等*的親子關系對孩子的入學適應有更積極的影響。這種平等*的親子關系表現(xiàn)在:父母與孩子之間是平等的主體;相互尊重各自的觀點;經常進行開誠布公的交流。很多研究都表明,社會支持尤其來自家庭的支持,在幫助新生盡快適應大學生活方面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來自一位長者或知心朋友的激勵和建議可能會使他們撥云見日,更加積極地改變自我以適應環(huán)境。此外,大學生以往居住地與大學所在地語言、文化、習俗、價值觀等方面的差異,也是影響新生適應的因素之一。

(三)幫助新生盡快適應大學生活的措施

以下建議和措施可以用來幫助大學生盡快適應大學生活:(1)盡快幫助新生了解、熟悉學校環(huán)境;(2)幫助學生養(yǎng)成合理的生活規(guī)律,學習、體育鍛煉、興趣和愛好兼顧;(3)以各種形式幫助學生了解和熟悉自己的專業(yè);(4)引導學生規(guī)劃自己大學生活和未來的發(fā)展;(5)組織新生、教師、高年級學生共同參與某一主題活動,幫助新生建立新的社會網絡;(6)設計并組織針對新生的團體輔導計劃,讓新生能從中獲得充分的安全感和情感支持;(7)告知新生獲得有效幫助的各種渠道(如校內心理咨詢門診等)。

二、人際交往問題

大學生人際交往是指大學生之間以及大學生與其他人之間溝通信息、交流思想、表達情感、協(xié)調行為的互動過程。人際交往以及在人際交往過程中建立起來的人際關系,不僅直接影響大學生在校期間的學習、生活,而且直接影響他們的心理健康。在一些大學生身上存在著人際交往的障礙,他們自身也體驗到由人際交往引發(fā)的不適、苦惱和困惑。人際交往障礙會引發(fā)一系列不良情緒,如不快、不滿、失望、孤獨、煩惱、自卑等,嚴重者表現(xiàn)為行為上的自我封閉、逃避現(xiàn)實、抑郁、焦慮等。

(一)造成大學生人際交往障礙的主要原因

1.認知原因

這里所說的認知包括對自己的認知、對他人的認知以及對交往本身的認知三個方面。過高評價自己,過低評價對方,就會導致人際交往中的盛氣凌人、狂妄自大;相反,過低評價自己,過高評價對方,則會導致人際交往中的畏畏縮縮、自抑自卑。對人際交往本身的認識也同樣影響交往行為,如對交往的交互性原則認識不足就會導致交往中對某一方利害的過度關注。從社會心理學的角度,影響大學生人際交往的常見社會認知因素有以下幾種。

(1)首因效應,即第一印象,指初次對人的知覺所形成的印象往往最鮮明、最牢固,并對以后的人際知覺和人際交往產生深刻的影響。由于受交往深度、個體的認知和情感等因素的影響,第一印象具有較強的主觀性和片面性,容易限制對他人進一步的了解。

(2)暈輪效應,又稱光環(huán)現(xiàn)象,指在對人進行知覺時,判斷者常從或好或壞的局部印象出發(fā),擴散而得出全部好或全部壞的整體印象。暈輪效應的最大失誤在于以偏概全,極端化的表現(xiàn)就是推人及物,即我們所說的“愛屋及烏”,容易產生對人的盲目崇拜或全盤否定,從而影響人際交往。

(3)刻板印象,也稱社會偏見,指人們對屬于不同群體或特征的人所持有的固定看法。例如種族歧視和對“南方人、北方人”的看法,它使人在無形中戴上了涂有偏見色彩的有色眼鏡??贪逵∠蠹扔锌梢詭椭藗兒喕J知過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認知對象特征、有助于交往的積極作用,也有使人們的認識僵化和停滯、阻礙人們認識發(fā)展、對他人判斷錯誤從而影響人際交往的消極作用。

2.情感原因

在人際交往之中,個體的情緒反應應該是適度的,與引起情緒的原因及情景相吻合,并隨客觀情況的變化而變化。情緒反應過于強烈或過分冷漠都會讓人感到難以接受。大學生情感豐富、心境易變,有時對人對事過于敏感,容易憑一時好惡改變對一個人的看法,使得人際交往缺乏穩(wěn)定性,產生各種障礙。此外,羞怯、嫉妒、自卑等都是導致人際交往障礙的不良情緒因素。

(1)羞怯,指因為害怕或膽怯而產生的一種心理不適。帶著這種心理去進行人際交往,就會產生莫名的緊張和不安的感覺,在交往過程中感到無所適從,從而使得自己在交往過程中處于尷尬的境地,正常的人際交往難以持續(xù),出現(xiàn)障礙。

(2)嫉妒,指因失敗或某一方面不如別人所產生的羞愧、憤怒和怨恨等個體情緒體驗。有時候它對人的成長也有積極影響,但更多的時候是消極影響。大學生在人際交往過程中,嫉妒心理一旦產生,就很難再以一顆平常心去處理與周圍同學的關系,往往帶有濃厚的感*彩。把這種感*彩帶到人際交往中去就會產生一種不和諧的感受,從而使人際交往失敗。

(3)自卑,指個體感受到自我價值被貶低的體驗。這種貶低或否定可能來自當事人自己,也可能來自外界評價,但更多時候是兩者兼而有之。有的大學生因為自卑而對自己持否定態(tài)度,交往起來比較吃力,害怕說錯話,擔心丟面子,長此以往,嚴重者容易產生社交恐懼癥,使人際關系出現(xiàn)障礙。

3.人格原因

人格是指個體經常地、穩(wěn)定地表現(xiàn)出來的心理特點,包括氣質、性格和能力等。人格的差異帶來交往中的誤解、矛盾和沖突,人格不健全可直接導致人際沖突。一般來說,人們都不愿和具有不良人格的人交往。

4.能力原因

人際交往是一種技能,人際交往中個體需要了解人際交往的原則,掌握人際交往的技巧與方法,學會有效的表達與溝通等。一些大學生由于人際交往能力差,因而交不到朋友,久而久之出現(xiàn)人際交往障礙。

(二)大學生人際交往障礙的克服

1.培養(yǎng)自信,克服自卑和羞怯

自信是成功的基石,在人際交往中自信不可或缺。一個充滿自信的人才能在交往中游刃有余,人際交往成功且有效。要克服自卑和羞怯,就要學會坦然自若地面對交往,不怕失敗,不怕被人譏笑。要重視第一次成功的社交經驗,以此增強對自己的社交能力的信心,從而逐步走上人際交往的良好循環(huán)。

2.認識自我,健全人格

(1)真誠?!叭酥嘀?,貴在知心”。真誠的心能使交往雙方心心相印,彼此肝膽相照,榮辱與共。真誠的人能使交往者的友誼地久天長。

(2)信任。在人際交往中,信任就是要相信他人的真誠,從積極的角度去理解他人的動機和言行,而不是胡亂猜疑,相互設防。信任他人必須真心實意,而不是口是心非。

(3)理解。人際交往中相互理解非常重要,彼此能夠理解對方的意圖、情感、觀點、立場,交往才能不斷持續(xù)下去,人際關系才能變得融洽而深入。

(4)熱情。在人際交往中,熱情能給人以溫暖,能促進人的相互理解,能融化冷漠的心靈。因此,待人熱情是溝通人的情感,促進人際交往的重要心理品質。

(5)克制。與人相處,難免發(fā)生人際沖突,克制往往會起到“化干戈為玉帛”的效果??酥剖且詧F結為金,以大局為重,但不是無條件的,應有理、有利、有節(jié),如果是為一時茍安,忍氣吞聲地任憑他人的無端攻擊、指責,則是怯懦的表現(xiàn),不是正確的交往態(tài)度。

3.勇于實踐,提高人際交往技能

為了能和各種形形*的人相識、交往和相處,學習掌握一些交往的技巧和方法是必要的。這些方法和技巧包括:如何待人接物,如何引出話題,如何使談話繼續(xù)和中止,如何闡述自己的見解,如何提出批評,如何化解沖突,如何換位思考等。這些技巧可以通過書本、課堂、培訓等途徑學習,但主要還要在人際交往實踐中學習。只有勇于參加人際交往實踐,才能真正掌握交往技巧,人際交往能力才能不斷提高。

三、神經癥

世界衛(wèi)生組織根據各國的調查資料推算,世界總人口中的5%~8%患有神經癥或人格障礙,其人數(shù)是重性精神病障礙的5倍。對于處在青年期的大學生來說,神經癥也是一種較為常見、較為嚴重的功能性心理障礙。

神經癥不是某種特定的疾病類型,而是由于大腦功能紊亂而引起的一組精神障礙的總稱。除癔癥外沒有精神病的癥狀,它主要表現(xiàn)為煩躁、緊張、焦慮、恐怖、強迫癥狀、疑病癥狀、心情抑郁或分離癥狀、轉換癥狀等。它包括抑郁性神經癥、焦慮性神經癥、強迫性神經癥、疑病性神經癥、恐怖性神經癥、癔癥性神經癥、神經衰弱等。它的發(fā)病機制和臨床表現(xiàn)各不一致,比較復雜,但具有以下共同特征。

第一,與心理、社會因素密切相關。社會發(fā)展步伐加快、人口城市化、人口居住稠密、職業(yè)競爭劇烈等因素與神經癥發(fā)病有密切關系。例如,家庭不和、人際關系緊張、工作或學習過于疲勞以及某些突發(fā)的創(chuàng)傷事件等都可能成為神經癥的誘發(fā)因素。

第二,神經癥患者有不良的人格基礎。如某些癔癥患者有表演性人格,強迫癥患者有強迫性人格等。在此基礎上,如果遇到重大的心理創(chuàng)傷,便會導致神經癥的發(fā)生。

第三,神經癥患者在臨床表現(xiàn)上雖有較多精神痛苦和軀體不適,但醫(yī)生檢查始終不能發(fā)現(xiàn)相應的異常體征,即沒有任何可以證實的器質性病因,由器質性疾病引起的神經癥癥狀不能診斷為神經癥。

第四,神經癥患者對自己的疾病有一定認識,感到非常痛苦,因而主動求醫(yī)或求助于心理咨詢者,喜歡訴苦及訴說軀體不適是神經癥病人普遍而突出的表現(xiàn)。神經癥患者常常對自己的病態(tài)過分擔心、疑慮,四處奔波,多次到醫(yī)院就診,要求做各種檢查。

第五,神經癥除癔癥的一次發(fā)作好轉較快外,其余神經癥的康復是一個緩慢的過程。

(一)抑郁癥

抑郁癥是一種以抑郁情緒為突出癥狀的一種心理疾病。抑郁以憂郁和厭世心理特點表現(xiàn)出來,病人有凄涼感,常唉聲嘆氣,對人對事物失去興趣,常頭痛、心煩、多恐驚夢、乏力、腹瀉等。此病癥嚴重時,人會感到強烈厭世,甚至有自殺念頭。

抑郁癥的臨床表現(xiàn)有如下特點。(1)抑郁心境。這是抑郁癥患者最主要的特征。輕者心情不佳、苦惱、憂傷,終日唉聲嘆氣;重者情緒低沉、悲觀、絕望,有自殺傾向。(2)*缺失。對日常生活的興趣喪失,對各種娛樂或令人高興的事體驗不到樂趣。輕者盡量回避社交活動;重者閉門獨居、疏遠親友、杜絕社交。(3)無明顯原因的持續(xù)疲勞感。輕者感覺自己身體疲倦,力不從心,學習、生活和工作喪失積極性和主動性;重者甚至連吃、喝、個人衛(wèi)生都無暇顧及。(4)睡眠障礙。約有70%~80%的抑郁癥患者伴有睡眠障礙,患者通常入睡無困難,但幾小時后即醒,故稱為睡眠清晨失眠癥、中途覺醒癥及末期失眠癥,醒后又處于抑郁心情之中。還有少數(shù)的抑郁癥患者睡眠過多,稱為多睡性抑郁。(5)食欲改變。表現(xiàn)為進食減少,體重減輕,重者則終日不思茶飯,但也有少數(shù)患者有食欲增強的現(xiàn)象。(6)軀體不適。抑郁癥患者普遍有軀體不適的表現(xiàn)?;颊叱z查和治療不明原因的疼痛、疲勞、睡眠障礙、喉頭及胸部的緊迫感、便秘、消化不良、腸胃脹氣、心悸、氣短等病癥,但多數(shù)對癥狀治療無效。(7)自我評價低。輕者有自卑感、無用感、無價值感;重者把自己說得一無是處,有強烈的內疚感和自責感,甚至選擇自殺作為自我懲罰的途徑。(8)自殺觀念和行為。這是抑郁癥最危險的行為。患有嚴重抑郁癥的患者常選擇自殺來擺脫自己的痛苦。(9)其他。一些患者還表現(xiàn)出焦慮、*降低、記憶力減退等癥狀。

嚴重的抑郁癥通常需要抗抑郁劑治療,或同時配合心理治療。輕、中度抑郁癥通過單純心理治療可以恢復,多種心理治療都能夠有效地治療抑郁癥。心理治療能夠幫助病人分析他們問題的來源,教會他們如何去應付生活中各種誘發(fā)抑郁癥的事件,教會他們如何通過自己的行動提高生活滿意度,減少導致抑郁的行為。認知治療和人際治療對抑郁癥有良好的療效。在認知治療中,重點在于幫助病人改變導致抑郁的行為和思維方法;在人際治療中,重點是幫助病人改變人際交往中導致抑郁的行為方式。

(二)強迫癥

強迫癥是以強迫癥狀為核心的一種心理疾病。病人常有無法自我克制的、重復出現(xiàn)的某種觀念、意向和行為,深陷其中而又無法自拔,因此,病人感到非常痛苦和不安。

強迫病的臨床表現(xiàn)多種多樣,一般分為強迫觀念和強迫動作。強迫觀念是指某些思想或某些想法不斷重復出現(xiàn),明知沒有必要,但就是無法擺脫;強迫動作則是指病人為了減輕因強迫觀念所引起的焦慮,不由自主采取的各種相應的行為。其中,前者又可細分為強迫回憶、強迫聯(lián)想、強迫疑慮,強迫性窮思極慮和強迫性對立思維;后者分為強迫意向,強迫性計數(shù)、強迫性檢查、強迫性洗手、強迫性儀式等。

關于強迫癥的病因,目前說法不一。但有一點研究者能達成共識,即此病與人格特征有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強迫癥病人人格表現(xiàn)為:謹慎細心,深思熟慮,有很高的道德標準,總是過分地嚴格要求自己,工作喜歡有秩序、有條理,做事固執(zhí),動作刻板。強迫癥與強迫型人格有密切聯(lián)系。此外,遺傳、心理社會因素、生化因素等也與強迫癥密切相關。在遺傳方面,家系調查發(fā)現(xiàn),患者的父母中有約5%~7%的人患有強迫癥,遠較普通人群高。在心理社會因素方面,處于青春發(fā)育期的青少年,生理發(fā)育迅速,在競爭激烈的社會環(huán)境中的不適應可引起強迫癥狀的產生。工作緊張、家庭不和睦及夫妻生活不盡如人意等可使患者長期緊張不安,最后誘發(fā)強迫癥的出現(xiàn)。意外事故、家人死亡及受到重大打擊等也會使患者焦慮不安、緊張、恐懼,誘發(fā)強迫癥的產生,癥狀的表現(xiàn)形式與精神創(chuàng)傷有直接的聯(lián)系。在生化方面,有人認為強迫癥患者5-HT神經系統(tǒng)活動減弱導致強迫癥產生,對此用增多5-HT生化遞質的藥物可治療強迫癥。

強迫癥的治療主要是心理治療和藥物治療。心理治療除了進行一般性解釋、鼓勵、幫助等支持性心理治療外,還可以進行精神分析、行為治療、森田療法等,每種方法各有側重。精神分析注重對患者人格特點和發(fā)病原因的探討,包括童年有無產生強迫癥的心理創(chuàng)傷;行為治療側重從行為矯正和強化的角度,矯正強迫行為和思維;森田療法主張采取順應自然的態(tài)度,帶著“不安”去做應該做的事。

(三)焦慮癥

焦慮癥是一種具有持久性焦慮、恐懼、緊張情緒和植物神經活動障礙的腦機能失調,常伴有運動性不安和軀體不適感。焦慮癥又有急性焦慮癥和慢性焦慮癥之分。急性焦慮癥臨床表現(xiàn)為病人在某一急性精神創(chuàng)傷后突然發(fā)病,莫名其妙地驚恐、心慌、出汗、面色蒼白、兩手發(fā)抖等。急性焦慮癥的發(fā)作可以持續(xù)幾分鐘或幾個小時。有時發(fā)作過后病人感到一切都恢復正常;有時則使人經常處于一種緊張不安狀態(tài),擔心此病會再來。慢性焦慮癥臨床表現(xiàn)為心悸、煩躁、憂郁等。這種病人易緊張、易激惹,稍有*聲和麻煩事,病人就不能忍受,甚至大發(fā)脾氣,事后能有自知之明并有后悔感。焦慮癥的具體癥狀包括以下四類。(1)身體緊張。焦慮癥患者常常覺得自己不能放松下來,全身緊張?;颊呙娌靠嚲o,眉頭緊皺,表情緊張,唉聲嘆氣。(2)自主神經系統(tǒng)反應性過強。焦慮癥患者的交感和副交感神經系統(tǒng)常常超負荷工作。患者出汗、暈眩、呼吸急促、心跳過快、身體發(fā)冷發(fā)熱、手腳冰涼或發(fā)熱、胃部難受、大小便過頻、喉頭有阻塞感。(3)對未來莫名地擔心。焦慮癥患者總是為未來擔心。他們總是無來由擔心自己的親人、財產、健康。(4)過分機警。焦慮癥患者每時每刻都對周圍環(huán)境的每個細微動靜充滿警惕。他們無時無刻不處在戒備狀態(tài),因而影響了他們做其他的工作,甚至影響他們的睡眠。

究竟是什么原因引起的焦慮癥呢?對此,不同學派有不同的意見,至今尚無定論。研究者發(fā)現(xiàn)以下因素與焦慮癥發(fā)病密切相關。(1)遺傳因素。遺傳在焦慮癥的發(fā)生中起重要作用,其血緣親屬中同病率為15%,遠高于正常居民;雙卵雙生子的同病率為2.5%,同卵雙生子的同病率為50%。有人認為焦慮癥是環(huán)境因素通過易感素質共同作用的結果,易感素質是由遺傳決定的。(2)人格特征。自卑,自信心不足,膽小怕事,謹小慎微,對輕微挫折或身體不適容易緊張、焦慮或情緒波動,是焦慮癥典型的病前人格。(3)認知過程或思維障礙。研究發(fā)現(xiàn),這類病人常把模棱兩可的甚至是良性的事件解釋成危機的先兆,常認為壞事情會落到他們頭上,常認為失敗在等待著他們,常低估自己對消極事件的控制能力。(4)生物學因素。焦慮反應的生理學基礎是交感和副交感神經系統(tǒng)活動的普遍亢進,常有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的過度釋放。軀體變化的表現(xiàn)形式決定于患者的交感、副交感神經功能的平衡。(5)應激事件發(fā)生。在有突發(fā)的應激事件*下,多出現(xiàn)焦慮癥。有時輕微的挫折和不滿等精神因素也可為誘發(fā)因素。

對焦慮癥可進行心理治療和藥物治療。精神分析學派、認知行為學派等從各自的理論出發(fā),為焦慮癥提供了各自不同的心理治療方法。精神分析學派把焦慮癥的起因歸結為壓抑的無意識沖突,所以,治療該癥的核心就是幫助患者領悟他們內在心理沖突的根源。認知行為治療是根據患者的具體癥狀的不同,運用不同的方法來治療。例如,如果焦慮癥狀與情境有關,則通過運用“情境分析”,找出患者的焦慮癥狀由情境中的哪些關鍵因素造成的,然后運用“系統(tǒng)脫敏”的技術,降低患者對這些特定因素的焦慮程度;如果焦慮癥狀游離于任何特定情境,則運用“放松訓練”來降低病人的總體緊張水平。此外,還可以幫助患者通過學習有用的技巧(比如社交技術、直言技術),來提高患者面對各種情境時的信心。

2009-06-05 人教網
下載: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內容有哪些

一:什么是心理健康?
“心理衛(wèi)生”也稱心理健康,它是指以積極優(yōu)異的教育和有力的措施,維護和改造人們的心理狀態(tài)以適應當前和發(fā)展的社會環(huán)境。
心理健康是一個相對概念。對于心理健康的理解可以有三個不同的層次,最低層次:克服心理疾??;中間層次:超越亞健康狀態(tài);理想層次:自我實現(xiàn)。所以心理健康不是指某種固定的狀態(tài),而是富有彈性的一個相對狀態(tài)。一般心理學家多主張以正常的認知,完善的個性,穩(wěn)定的情緒和個體行為的適應情況作為鑒別心理健康的標準,而不是一個別癥狀的有無為依據。所以說心理健康是一個狀態(tài)概念,而非人格概念。
我國學者的心理健康指標主要有以下8條標準:
1、了解自我,悅納自我
2、接受他人,善與人處
3、正視現(xiàn)實,接受現(xiàn)實
4、熱愛生活,樂于工作
5、能協(xié)調與控制情緒,心境良好
6、人格完整和諧
7、智力正常,智商在80分以上
8、心理行為符合年齡特征
然而對于我們大學生的年齡段來講,主要會遇到以下11種問題:性心理,戀愛心理,嫉妒心理,自卑心理,孤獨心理,逆反心理,挫折心理,青春期焦慮癥,癔癥,神經衰弱癥,社交恐懼癥,吸煙飲酒心理,自殺心里,犯罪心理。
導致這些問題的產生是由很多不同方面的原因所引起的,但是由于時間關系,我們今天只是簡單的從挫折這一個方面來談下我上述的11個問題是如何產生的。因為當我們了解到一個問題是如何產生的時候,就能從根源上來控制它。
二、挫折的概念
(一)什么是挫折
人的行為總是從一定的動機出發(fā)達到一定的日的。如果在通向目標的道路上遇到了障礙,那么就會產生三種情況:改變行為,繞過障礙,達到目標;如果障礙不可逾越,可能改變目標,從而改變行為的方向;在障礙面前無路可走,不能達到目的。只有在后一種情況,人們才會產生挫折。
由此可見,挫折指人們在通向目標的道路上遇到障礙無法克服,而又不能改變這個目標時產生的緊張情緒反應。這一概念應包括三個方面的含義:挫折情境,挫折認知,挫折反應。
1、挫折情境
挫折情境是指人們的需要不能獲得滿足的內外障礙或干擾等情境因素,如考試不及格,比賽未取得理想名次,受到諷刺、打擊等。
2、挫折認知
挫折認知是指人們對挫折情境的知覺、認識和評價,挫折認知既可以是對實際遭遇的挫折情境的認知,也可以是對想象中可能出現(xiàn)的挫折情境的認知。如有的人總是懷疑別人在議論自己,雖然事實并非如此,但他在心理上因此而產生與他人關系不和睦。另外,不同的人對相同的挫折情境所產生的主觀心理壓力也不盡相同,個人的知識結構也會影響其對挫折情境的知覺判斷。
3、挫折反應
挫折反應是人們伴隨著挫折認知,對于自己的需要不能滿足時產生的情緒和行為的反應,常見的有焦慮、緊張、憤怒、躲避或攻擊等。
從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當挫折情境、挫折認知和挫折反應三者同時存在時,便構成典型的心理挫折。但如果缺少挫折情境,只有挫折認知和挫折反應這兩個因素,也可以以構成心理挫折,這是因為主體認知不當?shù)木壒?。所以,在挫折三要素中,挫折認知是最重要的因素,挫折情境與挫折反應沒有直接的聯(lián)系,其關系要通過挫折認知來確定。所以,挫折反應的性質及程度主要取決于挫折認知。
(二)挫折構成的條件
挫折的形成必須具備一定的條件,必須有需要、動機、目標和實現(xiàn)目標的實際行為,有挫折情境和人們對挫折的知覺與體驗等。
1、具有必要的需要、動機和目標
需要是由人的本質決定的,需要是制定目標的前提,動機是實現(xiàn)目標的條件。如果只有強烈的動機,而沒有實際有效的計劃,則遇到挫折的可能性最大。但是,假如一個人既沒有必要的需要,又沒有明確的目標,也就不可能有強列的動機,當然也不會有明顯的挫折感。
2、要有滿足動機和實現(xiàn)目標的實際行為
目標再高遠,動機再強烈,如果只是停留在空想上,即使有挫折感也是想象中的。只有當滿足動機和實現(xiàn)目標的實際行為受到阻礙時,才會產生真實的挫折感。
3、要有挫折情境發(fā)生
在通向目標的道路上遇到不能克服的阻礙,就發(fā)生了挫折情境,這種阻礙一般來講應是真實的、實際存在的,對于有的人來說,也可能是對想象中的困難、阻礙所產生的挫折情境。
4、挫折必須被知覺
個體實現(xiàn)目標的行為受到阻礙而產生挫折時,必須有所知覺,即必須被認知。如果客觀上阻礙存在,但主觀上并無知覺,當然也就不會有緊張情緒產生,也就構不成挫折情境了。
5、必須有對挫折產生的緊張狀態(tài)和情緒反應
挫折一旦被認知,一般都有相應的反應,只是表現(xiàn)方式和程度不同而已。如果沒有任何反應,就很難確定是否遭受挫折。
(三)常見的挫折種類
挫折的類型非常復雜,一般可做如下劃分。
1、實質性認知挫折和想象性認知挫折
按照挫折是否實際存在,可將其分為實質性認知挫折和想象性認知挫折。
實質性認知挫折,是指個體對實際遭遇的挫折事實和挫折情境的認知,是實際存在的挫折。而想象性認知挫折,則是指個體對想象中未來可能出現(xiàn)的挫折情境的預測和認知。顯然,實質性認知挫折有實際的情境表現(xiàn),當事人可以做出有效處理,他人也可以給予有效的幫助;而想象性認知挫折并不存在挫折事實,只是當事人對受挫折情境、后果想象的認知,因而比較難以做出具體、有效的處理,想象性認知挫折往往不被他人所理解,一般也就比較難以得到他人有效的幫助。
2、一般性挫折和嚴重性挫折
按照挫折的嚴重程度可將其分為一般性挫折和嚴重性挫折。
一般性挫折是指日常生活中在一些常見的不太重要的事情上遇見到的小挫折,如同學間偶爾爭吵幾句,乘車進城遇到堵車,去商店購物不巧碰上關門休息等。這些日?,嵤码m然也會引起心情不快,但很快就能過去,對人的影響一般比較小。嚴重性挫折是指在某些與自己關系密切,或意義重大的問題上遭受的挫折,如高考落榜、親人亡故、觸犯刑律等。這些事件對人的內心會產生巨大的震動,引起強烈的情緒反應。
同時,我們也應看到,一個人在一定時期內對挫折的心理承受力是有限度的,有時挫折雖不嚴重,但接踵而至或同時出現(xiàn),也會構成嚴重性挫折。
3、意料中的挫折和意料外的挫折
按照對挫折是否有心理準備可將其分為意料中的挫折和意料外的挫折。
意料中的挫折是指當事人已有察覺或已有了一定戒備后遇到的挫折,如親人久病而亡,夫妻長期“冷戰(zhàn)”后離異等。意料外的挫折是指當事人在毫無心理準備的狀態(tài)下突然遭受的挫折,如遭遇車禍等。一般而言,意料外的挫折比意料內的挫折對人的打擊要大。
4、事業(yè)性挫折和生活性挫折
事業(yè)性挫折可以具體分成工作挫折、學習挫折、理想挫折等。工作挫折,主要是指工作環(huán)境中或工作過程中所發(fā)生的挫折,如工作環(huán)境的突然惡化,工作條件的突然改變,工作成績的不被承認,晉升、提薪方面受壓制等。學習挫折,是指在學習和智力活動中遭遇的挫折,如上課聽不懂老師的講課,記憶力衰退,考試失敗等。理想挫折,是指當事人自己原來確定的奮斗目標雖經努力仍未達到而的挫折,如考研究生失敗等。
生活性挫折可以具體分成家庭挫折、婚戀挫折、交往挫折等。家庭挫折,主要是指家庭遭遇了變故,產生了較為嚴重的后果,如鄰里糾紛、父母離異等?;閼俅煺郏饕侵冈诨闊煈賽鄯矫娈a生了變故,使正?;閼偕町a生障礙,如失戀、離婚、第三者插足、婚戀受到家庭干涉等。交往挫折,主要是指在人際交往中,當事人交往的需要和動機受到阻礙而產生的挫折,如好朋友因誤解而分手,遭人誹謗、妒忌、猜疑等。
5、短暫性挫折和持續(xù)性挫折
按照挫折持續(xù)的時間可將其分為短暫性挫折和持續(xù)性挫折。
短暫性挫折,是指挫折持續(xù)時間較短,是暫時性的,這種挫折即使是比較嚴重的,也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自然消失,如一次考試沒有取得好名次、高齡老人的自然死亡等。
持續(xù)性挫折,是一種長期的挫折狀態(tài),既可能是持續(xù)的,也可能是接二連三的。由于導致挫折的條件和情境具有相對的穩(wěn)定性,往往使人長時期、持續(xù)地處于緊張狀態(tài)和挫折感之中。持續(xù)性挫折使人所產生的情緒反應往往會改變人的性格,而且多為焦慮不安、壓抑、回避、萎靡不振,有時也會有攻擊、粗暴等表現(xiàn)。
除此之外,還可以從挫折形成的原因出發(fā),把挫折分為內部挫折和外部挫折、主機因素和客觀因素挫折、自然挫折和社會因素挫折等。
(四)、挫折的作用
挫折對大學生的心理具有積極和消極兩個方面的影響,其積極的影響主要表現(xiàn)為以下幾方面:
第一、有利于磨練大學生的性格和意志。
第二、有利于增強大學生的情緒反應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第三、有利于大學生正確地認識自我,提高生活適應能力。
挫折對大學生的消極影響主要表現(xiàn)為以下方面:
第一、它可能降低大學生的學習效率。
第二、它可能降低大學生的思維能力與生活能力。
第三、它可能損害大學生的身心健康。
第四,它可能促使大學生改變性格與出現(xiàn)行為偏差。
(四)、挫折的作用
挫折對大學生的心理具有積極和消極兩個方面的影響,其積極的影響主要表現(xiàn)為以下幾方面:
第一、有利于磨練大學生的性格和意志。
第二、有利于增強大學生的情緒反應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第三、有利于大學生正確地認識自我,提高生活適應能力。
挫折對大學生的消極影響主要表現(xiàn)為以下方面:
第一、它可能降低大學生的學習效率。
第二、它可能降低大學生的思維能力與生活能力。
第三、它可能損害大學生的身心健康。
第四,它可能促使大學生改變性格與出現(xiàn)行為偏差。
三.心理防御機制
面對挫折時,人的心理平衡往往遭到破壞,多數(shù)情況下,人們會感到困擾、不適應,甚至體驗到一種痛苦的折磨。出于人的自我保護的本能,人們會產生一種自覺或不自覺地要消除或減輕這種狀態(tài)的傾向,會有意無意地采取某種方式來恢復心理平衡,即人具有一種擺脫痛苦、減輕不安、恢復情緒、平衡心理的自我保護機制,通常稱之為心理防御機制,或心理自衛(wèi)機制等。
1、正確認識心理防御機制
在充滿矛盾、沖突、糾紛、曲折、是非的世界里,心理防御機制已經滲透于每一個人的生活之中。很難想象,一個沒有心理防御機制的人可以很好地生活在這個世界上。倘若一個面臨嚴重或持久的心理沖突,而心理防御機制又不能及時而有效地發(fā)揮作用,或心理防御機制崩潰了,就很可能引起心理疾病。
挫折會打破人的心身平衡,從而會自發(fā)地喚起心理防御機制發(fā)揮作用。然而,心理防御機制總是不同程度地與歪曲現(xiàn)實、自我欺騙相聯(lián)系。因此,如何正確地運用心理防御機制,既影響到對挫折的適應,更影響到一個人的心理健康狀況。
心理防御機制常可起到緩沖心理挫折、減輕焦慮情緒等作用,并且可為人們尋找戰(zhàn)勝挫折的辦法提供時機,它對于每一個人都十分重要。然而,并不是每一種心理防御機制都能在人們抵御挫折的過程中發(fā)揮積極效應的。
心理防御機制通常有積極和消極的之分,一般來說,積極的心理防御機制在緩沖心理挫折的同時,常常表現(xiàn)出一種自信、愉快、進取的傾向,有助于個人體積極戰(zhàn)勝挫折;而消極的心理防御機制則大多表現(xiàn)為退縮、逃避、自欺欺人,雖然也能起到暫時緩解心理矛盾和沖突的作用,但常常會阻止個體面對現(xiàn)實、積極進取,過分使用還有可能引起心理疾患。因此,應準確把握、適時適度運用。
2、積極的心理防御機制
積極的心理防御機制可以幫助大學生緩解受挫后的心理壓力,調整好心理狀態(tài),贏得戰(zhàn)勝挫折的時機。大學生中常見的積極心理防御機制有:

以上就是大學路整理的大學生心理健康知識 大學生心理健康知識點相關內容,想要了解更多信息,敬請查閱大學路。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lián)系刪除。
與“大學生心理健康知識 大學生心理健康知識點”相關推薦
聯(lián)系我們 - 課程中心
  魯ICP備18049789號-7

2020大學路版權所有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

警告: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