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大學路 > 大學排名 >大學排名 >正文

湖北文科院校排名 湖北高考文科1500名能上什么學校

更新:2022年12月20日 04:35 大學路

今天,大學路小編為大家?guī)砹撕蔽目圃盒E琶?湖北高考文科1500名能上什么學校,希望能幫助到廣大考生和家長,一起來看看吧!湖北文科院校排名 湖北高考文科1500名能上什么學校

湖北省文科排名3700可上什么大學?

1、湖南師范大學

湖南師范大學(Hunan Normal University),簡稱“湖南師大”,位于湖南省長沙市,入選首批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首批國家“雙一流”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教育部與湖南省重點共建的部省共建“雙一流”建設高校。

入選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yǎng)計劃、卓越醫(yī)生教育培養(yǎng)計劃、卓越教師培養(yǎng)計劃、國家大學生創(chuàng)新性實驗計劃、國家級大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訓練計劃、全國深化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國*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教育部來華留學示范基地、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zhì)教育基地。是國際藝術、設計與媒體院校聯(lián)盟(Cumulus)、“一帶一路”智庫合作聯(lián)盟等國際組織重要成員。學校前身為1938年創(chuàng)立的中國第一所獨立設置的國立師范學院。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初,國立師范學院并入湖南大學。1953年8月全國院系調(diào)整,湖南大學撤消,建立了湖南師范學院。1984年,學校更名為湖南師范大學。

1953年8月全國院系調(diào)整,湖南大學撤消,建立了湖南師范學院。1984年,學校更名為湖南師范大學。截至2020年4月,學校有7個校區(qū),占地2744余畝;設有24個學院,招生本科專業(yè)86個;圖書館藏書400余萬冊。

擁有20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21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個博士專業(yè)學位授權點,34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24種碩士專業(yè)學位類別;學校有專任教師1960余人;在校學生4萬余人,其中研究生1萬余人,長短期國際學生近1200人。

2、安徽大學

安徽大學(Anhui University),簡稱“安大”,坐落于安徽省會合肥市;是國家首批“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教育部與安徽省人民*共建高校,國家國防科技工業(yè)局與安徽省人民*共建高校,外交部選拔錄用公務員定點高校。

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入選國家”2011計劃“、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yǎng)計劃、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zhì)教育基地、國家華文教育基地、教育部來華留學示范基地、中國*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

全國深化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國家大學生創(chuàng)新性實驗計劃、國家級大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訓練計劃、全國文明校園、安徽省系統(tǒng)推進全面創(chuàng)新改革試驗區(qū)建設試點高校;為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教育科研區(qū)核心成員單位;是安徽省屬重點綜合性大學。

學校將1928年4月在當時省會安慶市創(chuàng)辦的省立安徽大學作為建校開端。1958年,安徽大學以合肥大學、原安徽大學物理系為基礎重建;同年9月16日,*主席親筆為學校題寫校名。據(jù)2020年4月學校官網(wǎng)顯示,安徽大學擁有四個校區(qū)和一個大學科技園,占地面積3200余畝。

建筑面積125萬平方米,館藏紙質(zhì)圖書350余萬冊;有13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15個一級學科博士點、1個二級學科博士點、32個一級學科碩士點、2個二級學科碩士點、28個專業(yè)學位碩士點。

設有26個院(系、部),101個本科專業(yè);有在編教職工2800余人;在校生約28000余人,其中研究生7000余人,全日制本科生21000余人。

3、福州大學

福州大學(Fuzhou University),簡稱福大,創(chuàng)建于1958年,是國家“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國家教育部、國家國防科技工業(yè)局與福建省人民*共建高校,福建省三所重點建設的高水平大學之一,福建省一流大學建設高校。

入選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yǎng)計劃”高校、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數(shù)據(jù)中國“百校工程”項目、國家”111計劃”、“高校國際化示范學院推進計劃”、國家級大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訓練計劃、全國首批深化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中國*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全國專業(yè)學位研究生教育綜合改革試點單位、國家集成電路人才培養(yǎng)基地、首批高等學??萍汲晒D(zhuǎn)化和技術轉(zhuǎn)移基地、高校國家知識產(chǎn)權信息服務中心。

截至2019年5月,學校擁有福州旗山、怡山、銅盤和廈門集美、鼓浪嶼以及泉州泉港、晉江等多個校區(qū),總占地7000余畝,公共用房總面積142萬平方米;固定資產(chǎn)總值39億元,其中教學科研儀器設備值13億元;設有21個學院(含1個獨立學院),設84個本科專業(yè)。

擁有1個國家重點學科、1個國家培育(重點)學科、11個博士后流動站、11個一級學科博士點、39個一級學科碩士點、12個專業(yè)學位授權點;有教職工3161人,在校普通本一批學生24164人,各類博、碩士研究生近10500人。

湖北高考文科1500名能上什么學校

湖北高校文科1500名能上一本學校。
2021年高考文科531分及以上累計人數(shù)12571人。542分及以上累計人數(shù)11943人。
全國一本院校排名中,北京大學排名第一,清華大學位居第二,浙江大學排名第三。

中國文科大學排名

1、北京大學

北京大學(Peking University)簡稱“北大”,誕生于1898年,初名京師大學堂,是中國近代第一所國立大學,也是最早以“大學”之名創(chuàng)辦的學校,其成立標志著中國近代高等教育的開端。北大是中國近代以來唯一以國家最高學府身份創(chuàng)立的學校,最初也是國家最高教育行政機關,行使教育部職能,統(tǒng)管全國教育。

2、中國人民大學

中國人民大學(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簡稱“人大”,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中央直管副部級建制,教育部與北京市共建,位列國家首批“雙一流”(A類)、“211工程”、“985工程”,入選“111計劃”、“2011計劃”。

3、清華大學

清華大學(Tsinghua University),簡稱“清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中央直管副部級建制,位列“211工程”、“985工程”、“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入選“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yǎng)試驗計劃”。

4、北京師范大學

北京師范大學(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中央直管副部級建制的全國重點大學,位列雙一流、985工程、211工程,國家“七五”、“八五”首批重點建設十所大學之一。

5、武漢大學

武漢大學(Wuhan University),簡稱“武大”,是一所中國著名的綜合研究型大學,也是近代中國建立最早的國立大學。1893年,湖廣總督張之洞上奏清*設立自強學堂,由此揭開了近代中國高等教育的序幕。1896年更名方言學堂,1913年為六大國立高師之一的國立武昌高等師范學校,1926年更名國立武昌中山大學

6、復旦大學

復旦大學(Fudan University),簡稱“復旦”,位于中國上海,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中央直管副部級建制,國家雙一流(A類)、985工程、211工程建設高校。

7、浙江大學

浙江大學(Zhejiang University),簡稱“浙大”,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中央直管副部級建制,位列“211工程”、“985工程”、“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入選“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yǎng)試驗計劃”。

8、廈門大學

廈門大學(Xiamen University),簡稱廈大(XMU),由著名愛國華僑領袖陳嘉庚先生于1921年創(chuàng)辦,是中國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華僑創(chuàng)辦的大學,是國內(nèi)最早招收研究生的大學之一,中國首個在海外建設獨立校園的大學,被譽為“南方之強”。

湖北省一本大學排名?

湖北省一本大學排名(來源:高三網(wǎng)):

1、武漢大學(全國排名:第7名)

2、華中科技大學(全國排名:第11名)

3、武漢理工大學(全國排名:第38名)

4、華中師范大學(全國排名:第41名)

5、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全國排名:第48名)

6、中國地質(zhì)大學(武漢)(全國排名:第60名)

7、中南財經(jīng)政法大學(全國排名:第71名)

8、武漢科技大學(全國排名:第149名)

9、湖北大學(全國排名:第154名)

10、中南民族大學(全國排名:第174名)

11、長江大學(全國排名:第209名)

12、三峽大學(全國排名:第219名)

13、湖北工業(yè)大學(全國排名:第222名)

14、武漢紡織大學(全國排名:第247名)

15、武漢輕工大學(全國排名:第304名)

16、武漢工程大學(全國排名:第311名)

17、湖北中醫(yī)藥大學(全國排名:第348名)

擴展資料

湖北省其他本科院校:

中國人民*海軍工程大學、中國人民*空軍預警學院、中國人民*火箭軍指揮學院 、江漢大學、湖北師范大學、黃岡師范學院、湖北民族大學、漢江師范學院湖北文理學院、武漢體育學院、湖北美術學院、湖北汽車工業(yè)學院、湖北工程學院、湖北理工學院湖北科技學院、湖北醫(yī)藥學院、湖北警官學院、荊楚理工學院、武漢音樂學院湖北經(jīng)濟學院、武漢商學院、湖北第二師范學院等。

湖北省教育事業(yè):

2019年,湖北省普通高等教育本??普猩?6.0萬人,在校生150.1萬人,畢業(yè)生38.4萬人;研究生招生5.5萬人,在校研究生16.0萬人,畢業(yè)生3.9萬人;各類中等職業(yè)教育招生17.9萬人,在校生47.5萬人,畢業(yè)生14.0萬人;普通高中招生30.1萬人,在校生85.2萬人,畢業(yè)生27.4萬人;普通初中在校生165.4萬人,小學在校生376.5萬人,幼兒園在園幼兒177.8萬人。

湖北文科二本大學排名

1、湖北警官學院

湖北警官學院(Hubei University of Police),坐落于湖北省武漢市,是湖北省人民*舉辦的公安政法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

學院起源于1949年6月創(chuàng)辦的湖北省人民*公安廳干部訓練班,后歷經(jīng)湖北省人民*公安廳公安學校、中央人民公安學院武漢分院、中央第二民警干校、湖北省公安學校、湖北省人民警察學校等發(fā)展階段,于1984年4月升格為湖北省公安??茖W校開展高等教育。

1993年6月,校名調(diào)整為湖北公安高等??茖W校。2002年3月,經(jīng)教育部批準,升格為本科院校,更名為湖北警官學院。

2、湖北經(jīng)濟學院

湖北經(jīng)濟學院位于湖北省武漢市,是以經(jīng)濟學、管理學為主干,法學、文學、理學、工學、藝術學等學科協(xié)調(diào)發(fā)展的省屬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學校。

入選中西部高?;A能力建設工程(二期)、湖北省2011計劃、服務國家特殊需求碩士專業(yè)學位人才培養(yǎng)項目試點單位、湖北省省級碩士立項建設單位。

3、湖北第二師范學院

湖北第二師范學院(Hubei University of Education),簡稱“湖北二師”,位于素有“九省通衢”之稱的湖北省武漢市,是一所以“教師教育”為主要特色,教育學、理學、工學、文學、管理學和藝術學等學科為支撐的省屬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

是湖北省教師教育的重要基地之一,為湖北省高等學校創(chuàng)新能力提升計劃(湖北省2011計劃)牽頭高校和教育部“互聯(lián)網(wǎng)+中國*2025”產(chǎn)教融合促進計劃建設院校。

4、武漢商學院

武漢商學院是2013年經(jīng)教育部批準在武漢商業(yè)服務學院基礎上建立的普通本科院校,簡稱“武商院”,是湖北省第一批轉(zhuǎn)型發(fā)展試點院校。

學校始建于1963年,原名武漢市服務學校。2004年,武漢市經(jīng)濟管理干部學院、武漢職工財經(jīng)學院和武漢市職工大學并入武漢商業(yè)服務學院,組建成新的武漢商業(yè)服務學院。2013年4月更為現(xiàn)名。

5、武漢體育學院

武漢體育學院(Wuhan Sports University),簡稱“武體”,位于湖北省武漢市,是由國家體育總局與湖北省人民*共建、以湖北省管理為主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入選湖北省首批“雙一流”建設高校。

武漢體育學院原名中南體育學院,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首批獨立設置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體育院校之一,1953年成立于江西省南昌市,1955年遷至湖北省武漢市,1956年更名為武漢體育學院,為國家體育總局直屬,2001年改為國家體育總局與湖北省人民*共建。

以上內(nèi)容參考: 百度百科――湖北警官學院

百度百科――湖北經(jīng)濟學院

百度百科――湖北第二師范學院

百度百科――武漢商學院

百度百科――武漢體育學院

以上就是大學路整理的湖北文科院校排名 湖北高考文科1500名能上什么學校相關內(nèi)容,想要了解更多信息,敬請查閱大學路。

免責聲明:文章內(nèi)容來自網(wǎng)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lián)系刪除。
與“湖北文科院校排名 湖北高考文科1500名能上什么學?!毕嚓P推薦

每周推薦




最新文章

熱門高校 更多




聯(lián)系我們 - 課程中心
  魯ICP備18049789號-7

2020大學路版權所有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

警告:未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不得轉(zhuǎn)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