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衛(wèi)校初中生能上嗎
初中生能上嗎?衛(wèi)校的性質(zhì)決定了初中生是主流,所以如果你是初中生,你就可以到各個衛(wèi)校進行了解了,了解清楚了各個學校的師資力量、教學質(zhì)量、學費收取情況等信息,然后進行 的對比,你就可以找出自己偏向的學校類型了。學校的選擇是一個需要細心的事情,家長一定要和孩子一起商量。下面小編給你介紹下初中生的厭學原因。
一、初中生厭學的表現(xiàn)
1 、行為倦怠
上課不愿動腦筋,愛說閑話,貪吃零食;除趴臺睡覺外,整節(jié)課難以堅持靜下心來,有時愛玩惡作劇,欺負同桌,甚至還故意破壞公物;除經(jīng)常違反課堂紀律外,作業(yè)一般不能按時完成,有時抄襲或干脆不做。上學經(jīng)常遲到、早退、曠課、逃學,有些學生早戀甚至還離家出走。
2 、態(tài)度消極
對于自己的考試成績,很少會去主動關(guān)心;對待課前預習與課后作業(yè),基本上是敷衍了事;對于父母與教師的教誨,經(jīng)常表現(xiàn)出抵觸與反抗情緒;談及學習目的不免得過且過,有時也會自暴自棄。
3 、情緒低落
上課精神萎靡不振,注意力不集中,有時走神發(fā)呆;心里總是擔心也非常害怕教師提問。每當提到上學,自己就覺得心煩意亂,甚至身體不適。
4 、動機缺失
學習根本不感興趣,沒有任何求知欲望,對知識完全缺乏好奇心理。學習只是迫于父母與教師的外在壓力,學習方法機械、被動,學習成績較差。
二、初中生厭學原因分析
1 、學習過程
論及學習,我們都知道其內(nèi)容復雜、周期較長、且效果不明顯。學習本身就是一系列復雜的心理活動過程,這個過程往往需要學習者付出很大的心智與意志努力。而這種需要付出努力的事情,一般都伴隨著高度的精神緊張,久而久之必然會產(chǎn)生心理疲倦感。同時,學習又是一個周期較長的過程,即使學習者付出巨大努力,學習效果也未必立竿見影。心理學研究表明:無論人們從事什么性質(zhì)的工作,如果時間長了,都會或多或少地讓人產(chǎn)生厭倦情緒,更何況低成就者。除上幼兒園幾年外,初中八年級學生已經(jīng)在校持續(xù)學習了將近八年時間,如果還要繼續(xù)完成高中乃至大學學業(yè),學生們還得再堅持十幾年。這期間的艱辛,對成績優(yōu)秀者而言可以用喜怒哀樂來形容,但對于成績差的厭學生來說,恐怕只能是長期的精神煎熬與肉體的折磨。
2 、個人因素
首先,學習目的不明,觀念不正,興趣淡漠,動機缺失。不少學生并不清楚自己為什么要學習,有些學生甚至還以為是被父母、教師所迫,覺得自己應(yīng)該是為父母而讀、為教師而學。這些學生往往沒有長遠人生目標,人生觀、價值觀模糊。特別是得知社會上存在一些沒有讀多少書而暴富的人時,他們更是仰慕與向往。自我認為讀不讀書無所謂,反正照樣可以賺大錢。這種思想觀點的存在必然導致學生對學習失去興趣,學習價值喪失的他們又怎能產(chǎn)生學習動力呢?
其次,貪圖享樂,性情懶惰,意志薄弱?,F(xiàn)在的獨生子女并不像我們想象的那么多(至少我們學校目前如此),但是大部分厭學生(非獨生子女居多)的家庭條件其實非常優(yōu)越。令人遺憾的是,養(yǎng)尊處優(yōu)的生活條件非但沒有給這些孩子帶來學習上的優(yōu)勢,相反,卻往往滋長了他們“自我中心”、“貪圖享樂”、“性情懶惰”、“害怕吃苦”、“意志薄弱”等個性特征。
第三,學習被動,方法呆板,成就感低落。很多厭學生之所以成績較差,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們沒有一套適合自己的良好學習方法。學習既無計劃,又非常被動,不是生搬硬套,就是死記硬背;遇到困難不愿意主動尋求他人幫助,平時做事馬虎草率,知識學習經(jīng)常不求甚解。學習方面的低效率以及長期缺乏成就感,這些學生非常容易形成“習得性無助”的心理。
3 、家庭因素
首先,過高的育人期望往往會導致孩子的“自暴自棄”?!巴映升?,望女成鳳”仍是很多家長的共同心愿。現(xiàn)在,富裕的家庭并不少見,但學歷較高的父母卻為數(shù)不多。為了實現(xiàn)自己曾經(jīng)未了的夙愿,很多家長都不遺余力地把它直接轉(zhuǎn)嫁于小孩,希望孩子有朝一日能夠?qū)W有所成、出人頭地。眼看父母圈定的過高目標自己不能實現(xiàn),孩子對學習能產(chǎn)生信心與興趣嗎?更值得一提的是,很多家長可謂用心良苦,在他們眼里,孩子簡直就是學習機器,除了正常上學時間以外,他們還要求子女參加各式各樣的培訓班、補習班。超時限的教育,能不讓孩子感到“身心俱?!眴?
其次,不當?shù)募彝ソ逃绞饺菀讓е潞⒆拥摹靶愿衽涯妗薄!翱嫉煤眯δ樝嘤嫉貌顕绤柵u”,這是絕大多數(shù)家長的常規(guī)做法。殊不知,失敗者也需要得到家人的安慰與鼓勵。再說,身處八年級的青少年學生,正值人生“暴風驟雨”期。雖身心發(fā)展不平衡,但他們畢竟有自己的個性。如果父母管教過多、過嚴,且教育方式方法又欠妥當,勢必造成子女容易出現(xiàn)“性格叛逆”、“行為越軌”等心理行為問題。
第三,不融洽的親情關(guān)系孩子導致“移情別戀”。從眾多早戀孩子身上,往往可以折射出他們家庭關(guān)系的不和諧。不少學習成績好的學生,由于家庭關(guān)系的突然變故,他們起初是沉默,接著是早戀,最后就是厭學,甚至棄學。
4、 學校因素
首先,教師對學生的影響。學生對學科情感的產(chǎn)生,往往源自他們對學科教師的情感。一個德高望重的教師,如果從人格個性到學識水平、治學態(tài)度、教育教學能力等各個方面,贏得了學生的愛戴,學生必然會對這位教師所教學科抱有濃厚興趣。相反,師生情感不良,學生對教師沒有好感,學生很容易發(fā)生情感遷移,開始由不喜歡這位教師最終發(fā)展為不喜歡這位教師任教學科。只要學生長時間不喜歡某一學科的學習,很難說他們不產(chǎn)生厭學情緒。
其次,課業(yè)負擔對學生的影響。周一至周五近8個小時的固定在校學習時間,絕大部分學生都能適應(yīng)。唯獨難以接受的是,幾乎90%的厭學生都反映:自己之所以討厭讀書學習,就是因為學校教師布置的作業(yè)數(shù)量多、任務(wù)重,每天都得花上幾個小時才能完成,作業(yè)占據(jù)了自己太多空間。另外,頻繁的大小型考試,對成績差生而言,簡直就是一種精神折磨。學習上屢次遭受失敗的打擊,難以想象這些學生不產(chǎn)生厭學情緒。
總結(jié) :孩子產(chǎn)生了厭學的心理,家長要及時的和孩子溝通,通過交流來了解孩子厭學的原因,然后根據(jù)原因,逐步的引導孩子慢慢接受學習的氛圍,通過一些學習的技巧來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他們不單單進行知識的學習,也應(yīng)該去參加一些有意義的學校活動,多和周邊的同學接觸,在學習中找到自己的價值所在,只有孩子對自己所做的事有了認同感,她們就會繼續(xù)愛上這項事情。